来源:国际金融报

  随着年报季收官,多家药企又相继发布分红方案。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已有365家药械企业发布分红预案。从过去一年的现金分红总额来看,有企业更是慷慨掏出数十亿元进行分红。

  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的看法,上市公司集体对2023年度进行大笔分红,一方面是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号召,另一方面也为维护投资者信心。然而,对医药行业而言,过度分红是否会影响企业长期创新能力?

  超300家药企拟分红

  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年报发布后,有超300家药企发布分红预案。

  从现金分红总额来看,有近20家药企的额度已突破10亿元。其中,云南白药、药明康德、智飞生物三家分别以37.06亿元、28.82亿元、19.15亿元的现金分红总额位列此次年度分红榜单的前三名。

超300家药企分红在路上  第1张

  迈瑞医疗、长春高新、上海医药等上市药企分红额度也超过10亿元。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以迈瑞医疗、云南白药、长春高新为代表的上市药械企业的分红额度始终领先。回顾去年的分红情况,上述三家公司分别以70.32亿元、37.06亿元、18.1亿元的现金分红总额,位列医药生物行业内前三。

  迈瑞医疗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5元。加上上述2023年第三季度的利润分配52.13亿元,迈瑞医疗两次分红合计派发70.32亿元,全年现金分红比例达60.72%,且2024年中期分红方案也已提上日程。

  云南白药更是已实现了连续30年分红,截至2022年度,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已超过207亿元。2023年度云南白药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息20.77元,分红总额37.06亿元,占2023年归母净利润比例90.53%。

  长春高新是目前每股股利最高的分红药企。按照2023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司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5元,实际现金分红总额达18.09亿元。

  药明康德每股股利位列第二,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8336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8.82亿元,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30%。

  中药板块出手最阔气

  从医药生物行业中的各个细分板块来看,中药板块分红整体表现亮眼。除上述排名第一的云南白药外,华润三九、片仔癀、白云山、济川药业、东阿阿胶同样进行了大手笔分红,分红总额均超过10亿元。

超300家药企分红在路上  第2张

  其中,华润三九2023年年度分红为每10股派息15元,现金分红总额14.8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51.96%;片仔癀每10股派息23.2元,现金分红总额1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50.04%;白云山每10股派息7.49元,现金分红总额12.1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30.02%。

  对于中药企业2023年度的大手笔分红,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主要是源于中药行业在2023年整体表现出色。

  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中药板块实现了营收3651亿元,同比增长6.30%;扣非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29.87%。且中药板块中73家上市公司中有60家实现盈利,总体可观。

  个股方面,白云山、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分别以755.15亿元、391.11亿元、247.39亿元的营收在491家A股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四、第十二和第十八。

  邓勇分析,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顶层政策的支持以及终端需求的旺盛。例如,由于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抗流感类中药产品的市场需求上升,这对中药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中药OTC品牌如华润三九、太极集团、东阿阿胶等也表现不俗,这进一步推动了行业整体的增长。

  “中药企业的大额分红也反映了它们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例如,2023年中药板块的拟分红总额达到了213.68亿元,其中分红比例超过90%的公司包括沃华医药(维权)、江中药业、ST九芝(维权)、达仁堂、东阿阿胶、新光药业、万邦德、云南白药等。这些公司在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同时,也选择将利润以分红的形式回报给投资者。”邓勇补充道。

  “铁公鸡”终于变脸

  从去年12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到4月初发布的新“国九条”,再到近期沪深交易所对主板、创业板、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关于分红的规定进行了重点修订。上市公司集体在2023年度大笔分红也是受到了监管部门的督促。

  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相关配套规则,对《股票上市规则》的修订引入现金分红不达标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措施。主板方面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值,且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正值的公司,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30%,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将被实施ST。

  创业板和科创板方面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值且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正值的公司,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30%,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分红金额低于3000万元,将被实施ST。但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在15%以上或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金额在3亿元以上的除外。

  医药生物行业中的大多数上市公司都积极响应,相继发布分红方案。部分此前三年均未进行分红的上市药企也均出台了最新分红方案。

  其中,“牙茅”通策医疗(维权)2020至2022年度未分配利润分别达18.22亿元、24.88亿元、29.98亿元,但却在这三年里从未分红。2023年年报发布后,通策医疗的投资者们终于等到了迟来的分红方案。公司拟以每10股派息4.35元,现金分红总额1.39亿元,占归母净利润27.8%。

  同样在2023年度“变脸”分红的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还有太极集团拟每10股派息3元,共计派发1.6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20.32%;益佰制药(维权)拟每10股派息0.66元,共计派发5226.72万元,占归母净利润50.55%;海昇药业拟每10股派息5元,共计派发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47.69%。

  亏损药企也有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药企在亏损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分红。其中,中红医疗去年亏损1.31亿元,同比下滑295.57%,却依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5元,分红现金总额1.94亿元。圣达生物去年亏损5406.29万元,由盈转亏,但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0.6元,分红现金总额1015.9万元。

  对于亏损上市药企依然选择分红的现象,邓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通常是出于维持投资者信心和公司声誉的考虑。尽管企业亏损,但通过分红可以向市场传递出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能满足投资者对现金回报的期望。

  邓勇也提醒道,这种做法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因为它可能会减少公司用于运营和投资的关键资金。

  和君资本合伙人李文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称,上市公司能否分红主要是看账上资金而不是盈利与否。也就是说,账上资金充足,就意味着药企有能力分红;但也有部分药企即使账上有资金,考虑到未来投入,就有可能选择不分红。

  的确,医药生物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高科技行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必然作为上市药企分红的考虑范围内。新“国九条”及中对于分红规则设置的条件,就充分考虑了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大,部分企业仍处行业发展早期的特点,对于研发强度大的企业提出了“豁免分红政策”。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创新药行业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豁免分红政策是必要的,且有利于引导传统医药企业向创新药方面转型,利好创新药板块发展。

  但也有部分上市药企,既没有分红,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也较少。创业板上市的陇神戎发2020至2022年未分配利润分别为1.66亿元、1.57亿元、1.73亿元,但未进行分红。且三年内(2020-2022)研发费用合计仅为3979.1万元,处于较低水平。陇神戎发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显示,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606.69万元。

  此外,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医药生物类企业中还有西山科技、爱朋医疗、金石亚药等三年(2020至2022)累计分红额度为0,且三年累计研发费用较低,在1亿元左右。目前,上述三家企业均已发布2023年度分红预案。